加载中...
您的位置:首页 >创业板 > 正文

他们都是创业路上的追梦人

2019-11-21 14:28:05 来源:宿迁网

多年来,宿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民创业工作,精心烹制政策大餐,厚植创业热土,培育创业文化,激发创业热情,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,加快全面奔小康的进程。记者日前来到“全国‘一村一品’示范乡镇”——宿城区罗圩乡,看到那里的全民创业热情一浪高过一浪,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业成功典型,成为偏远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。

臧公军:让省城白领回家务农

在罗圩乡郭庄村,大家都知道今年30岁的臧梦成曾经在南京从事汽配经营工作,收入较高,工作很稳定。让大家没想到的是,他放着省城安逸的工作不干,竟然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。说起这件事,村民们都说这是他的爸爸臧公军的“魔力”。

臧公军今年59岁,1994年就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,后又到乡里生猪办当会计。“我担任村干部多年,一直在琢磨如何让土地生金,如何带领村民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。”臧公军说,2002年他辞职后,在村里率先进行高效农业种植。那时候,当地村民还不知道芦蒿是什么,他就种植了12亩,当年就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。在他的影响下,不少村民都纷纷效仿,建起了塑料大棚,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。“在我们罗圩乡,高效蔬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达到10000亩。”乡干部于洋北介绍说。

“儿子在我的影响下,办起了40亩的‘臧梦成高效农业园’,常年种植各类蔬菜,还养殖黑鱼、鳜鱼。自家人忙不过来,都是周边村民过来帮忙的,凡是来干活的村民,每人每天工资60元,中午还管饭。”臧公军说。

胡鸣:打工妹回乡实现嬗变

返乡创业的成功人士有很多。她把一个电脑公司办得风生水起,平均每天销售收入达到5万元,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。”于洋北说,前几天,宿城区委主要领导到胡鸣的企业调研,称赞胡鸣是返乡创业的一面旗帜。

胡鸣开办的“宿迁英明电脑有限公司”位于罗圩乡罗圩居委会。说起自己返乡创业的成功经验,胡鸣说,是当地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,给她厚植了创业热土。胡鸣出生于1987年,高中毕业后到昆山一家电子厂打工,在那里干了两年后,自己开了个实体店,专门给客户组装电脑。“我老公罗德明是广西人,我们是在打工的时候相爱并结为夫妻的。”胡鸣说,他们夫妻俩是2017年回乡创业的,当时,乡政府给她提供400平方米的创业场地,两年免费。而到了今年,她花了70多万元,把楼上楼下8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全部买下来了。

胡鸣说,她的企业是自己采购、组装台式电脑进行网上销售的,根据客户需求,有的电脑是全新组装,有的电脑是二手组装,平均每天组装台式电脑主机50台,全部通过网络销售出去,另外每天还销售电脑配件100件左右。

蔡林林:脱下军装的创业好汉

今年30岁的蔡林林家住罗圩乡联伍村,2007年,他带着一腔热情走向了军营,成为火箭军某部的一名战士。2015年12月,蔡林林退役返乡,成为了一名“新村干”。“我一开始担任联伍村村委会副主任,不久又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,目前调任到古西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。”蔡林林说,自从他担任村干部那天起,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带领村民致富。

从2016年开始,他就通过昆山的朋友,在老家开办了以电脑配件等电子产品原件加工为经营项目的加工点。2018年11月,他在罗圩街租用厂房,办起了“罗圩电子厂”。“我的创业项目投资不大,购买设备花了20万元,因为是来料加工,带动了当地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。”蔡林林介绍说,在他个人创办的电子厂,培训了一批懂业务的熟练工,现在每天坐班的工人在20人以上,还有10多个人因为家里走不开,就把材料拿回家去加工。“这个小企业每年实现净利润20万元没有问题,当地闲置劳动力也在我这里获得了满意的经济收入。”

今年30岁的杜晓云,家里有两个孩子都上幼儿园,平时料理家务,无法到外地去就业。自从她经过培训来到蔡林林的厂里上班,不仅可以照顾孩子、料理家务,平均每个月还能拿到3500元左右的工资。

刘潮潮:失败中挺立的弄潮儿

在罗圩乡古路村境内一个约有3000平方米的厂房里,来自黑龙江、吉林、四川等地的几个客户是这里的常客,他们常年住在罗圩,经常到刘潮潮的服装厂看样品、催货。

刘潮潮出生于1990年“。我大学刚毕业时,就前往徐州的沙集做淘宝生意,当时主要在网上卖柜子。那个时候淘宝生意真的很火,平均每天能在网上销售400个柜子。”刘潮潮说,这是他自主创业挖到的“第一桶金”。由于当时货物供应不上,他想到了转产,于是,他在沙集办起了一个服装厂。“当时的服装厂只有20个工人,由于自己不懂服装,又没有设计师,无面料,挣来的‘第一桶金’全部亏了。”

吸取失败的教训,刘潮潮决定将传统的服装产业转为“服装+电商”经营模式,打造自己的“供应链”。2015年,他回到村里,办起了自己的“淘工厂”,利用互联网和自己掌握的技能,生产并在网络上销售服装。如今,他的企业长期为电商客户设计、加工、供应各类服装,招收当地工人50多人,工人月工资4500元以上,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。

曹青元:草根旺长成一片绿茵

今年37岁的曹青元家住罗圩乡三胡村,在他1000多平方米的服装车间里,70多名工人忙个不停,正在紧张赶制出口的夹克和棉衣等。“我这厂里的工人都是当地的缝纫工,还有业务厂长、营销人员等,他们工资稳定,全厂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。”曹青元说。

记者了解到,曹青元有一个不幸的家庭,幼年时代,年轻的父母亲就在同一起交通事故中丧生,他从小就失去了父爱和母爱。17岁那年,看到同村不少人都外出打工挣钱,对自己人生一片茫然的他,也走出了家门,到苏州一家企业打工。“我所在的企业是一家韩国公司投资的,由于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,又善于钻研,后来成为了这个企业的管理者。”曹青元说,那时候他的年薪是20万元,几年打拼,积累了资金100多万元。2010年,由于他的爱人患病,为照顾家庭,他决定放弃苏州的工作,回到老家来创业。

“我回来后的第一个创业项目,是在楚街开了一家足疗店,当时投资40万元。仅仅开了4个月,我看生意不太好就转让出去了。”曹青元说,冷静思考一个多月后,他决定联合外地两个外贸企业,在罗圩开办服装厂,专门生产出口服装。就这样,他在老家成功开启了自主创业之路。

关键词: 创业

推荐内容